一般来说,风险承受能力是综合衡量投资者的资产负债状况、收入支出情况、投资经验等多方面因素得出的,是投资者做资产配置时最主要的依据。但现实中很多投资者主要依据自身的风险承受意愿去进行投资,缺乏明确的资产配置目标和符合自身的资产配置规划,然后面对自己所持资产的波动时,发现规划不符合预期效果,不能平常心对待。

投资者做资产配置的初衷是根据自身不同情况合理规划自己的可投资资产及现金流,避免太过激进或者太过保守。所以说,正确认知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对于规划资产配置很重要。
研究表明,大类固收产品在资产配置中起着“稳定器”的作用,是资产配置必备配置选项。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高净值人群的资产配置中,固定收益资产配置比例达16.9%,固定收益类资产与现金类资产的合计占比更是达到了43.7%,占据了财富半壁江山。
资管新规出台后,打破了固收类产品的隐性刚兑惯例,理财产品由固定收益型转向净值型。这类理财产品被称为类固定收益理财产品。虽然不再保证刚性兑付,但类固收产品的风险相对其他资产类别依然较小(风险程度取决于投资标的),收益在一定范围内小幅浮动。
对于投资者而言,充分认识到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选择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有利于实现自己理财规划的目标。